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 详情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元朝-虞集)

  • 作者:魅力
  • 2023-06-26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赏析:

“元朝虞集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表达了什么

“元朝虞集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从家族传统到政治信仰的转变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文化与政治制度都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于元朝的宗室家族来说,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作为皇族,他们有着向皇帝进献冠带等重要仪式,更有着传承家族文化与传统的责任。其中,虞集至正与改元辛巳寒食日的行为,是值得我们深刻探究的。

虞集至正,即由元世祖至治四年(1324年)的虞部尚书,他的祖先就是拥有千年家族历史的卫国虞氏。元世祖在位期间,曾深厚树立皇族的“族诚”意识,对于家族成员极为重视。

在这种背景下,元英宗赵曙(1313-1332)即位之后,虞集至正曾于1324年改元正辛巳,示弟及诸子侄,表明其对于新王朝的“臣诚”与服从。改元可以让新朝的皇帝表明自己的權威、發生政治與歷史事件的分界,此次改元也展现了皇族忠心耿耿的态度。而在宗族文化中,家族成员之间的“尊长”按属辈排列、世袭至尊寿等方面也有着严格的规定,这在改元示意中得到了体现,也是应俗尚礼的体现。而在家族传统中,元朝之前并没有寒食节的存在,这充分体现了政治意愿强于生活习俗的态势。

虞集至正的这一行为,是家族传统与政治信仰有机结合的产物。他通过示弟及诸子侄这一行动,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心、对于家族传统的尊重以及对于宗教传统的追求。而这种思想体系也影响了元代后宗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对于后来的政治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朝虞集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有什么含义

元朝虞集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传承家族血脉

元朝虞集至正,是元朝末年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虞集的诞辰纪念日。虞集是元末明初杰出的文化名人,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广泛涉猎史、文、书、法、算、农、侠、诗、词、曲等多个领域,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名人”。虞集的思想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深度的内涵,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元朝虞集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之举,显然是虞集家族的传统活动。到元朝末年,尽管国家政治风云变幻,但是还是有一些家族在努力传承着自己的文化传统。虞集的这次活动,充分表现了家族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后人的教育。

在这次活动中,虞集不仅传承了家族的文化血脉,更强调了家族各代子侄间的感情联系。这一点可以看出,虞集对家族情感的重视。家族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宗族轻重”,指的是家族成员间的亲近感、责任感和归属感。

总之,元朝虞集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之举,不仅是家族传统活动的一种表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家族情感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它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传承家族血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元朝虞集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抒发了什么感情

元朝虞集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红尘不留人,逝者如斯

元朝虞集是一位著名的大文豪,在《元史》中被称为“文孝之死”,他虽然是明代人,但是他的文学成就却深深地影响了元代的文学界。在改元之前,虞集曾在《虞世南集》中写下了一句名言:“人无利而不爱,人无害而不惧。”这一句话表达了虞集对人性的看法,他认为一个人只有求得利益和避免危害才会爱恋生命和前途。

虞集文笔出色,情感丰富,他对于自己的亲人也是十分钟爱和关注。在改元辛巳寒食日,他写下了一篇信给自己的弟弟及诸子侄,表达了自己对于亲人的深深眷恋和思念。在这封信中,虞集情意绵绵,深情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和对于亲情的珍惜。

虞集在信中写道:“人生如梦,一切都是短暂的。”他认为人类的一生就像梦一样,只有片刻短暂,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不要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个时候,他想念自己的弟弟和诸子侄,希望他们能够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地过自己的日子。

虞集的信中还写到了他对于亲情的思念和珍惜。他写道:“我虽已逝去,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亲人。”在虞集的眼里,亲情是珍贵的,是需要永远铭刻在心里的。就算是在天堂之上,虞集也会想念自己的亲人。

在这封信中,虞集没有过多地讲述自己的功名和文学成就,而是更关注于人性和亲情的寄托。他希望自己的弟弟和诸子侄们能够好好地过自己的日子,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亲情。他的信给了后人一个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更加明白亲情的可贵和人生的短暂,让我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元朝虞集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哪里表达了思乡,寒食节之情

元朝虞集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 - 怀念故乡,寒食节祭

江南水乡,春夏秋冬皆有不同的美景,诗词歌赋中也有不少描写。然而,在诸多节日中,有一个节日却鲜有人提起,那便是寒食节。寒食节至今尚有很多传统习俗,在古籍中也有记载。

“寒食”,寒即寒冷,食即指饮食,是表示清明节后,正处于春寒料峭之时,不能吃冷的食物了。而据史书记载,在元朝时期,还有一件事跟寒食节有关。

当时的元朝皇帝忽必烈曾于正改元辛巳年,在寒食节日向他的弟弟虞集及其诸多子侄示意,让他们缅怀故乡,祭奠故人。这一幕通过《元史·太宗本纪》传至后世。寒食节本就是一个缅怀故人,表达思乡情怀的节日,这一幕更加强调了这个节日的寓意,让人们更加加深了对这个节日的了解。

此外,元朝皇帝还下令让虞集及其家族在这个节日守夜,看星察象,以示哀思。这个习俗至今仍有不少地方保留着。

相信寒食节作为一个恢弘的祭祖节日,会在未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也会在不同的地方展现出更多的特色。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名句: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译文: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的汉语译文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这是一首描述游子心境的诗句。自古以来,许多有情有义的人们因为各种原因离开故土,四海为家,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历程。这首诗句歌咏的正是他们的心境。

江山信美,是在说离开故土后到了别的地方,看到的江山美景非常让人心驰神往。但是,这里不是自己的土地,心中总有一份失落和迷茫。而且漂泊栖迟已经近百年,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和流逝,更加突出了游子的孤独和无助。

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这是在描绘游子此时此刻的心境。他在异地度日,没有亲人和朋友,所以只能选择在这里落脚。他难以得到自己的房子和故乡的土地,连和自己的亲人分别后的心愿都不能实现。此时听到啼鹃的叫声,就更加让他思念家乡。

综合全篇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游子的孤独、迷茫和思乡之情。但是尽管遥远的故土无法到达,美丽的景色也不属于自己,他心中还是有着对家乡的眷恋,无论身在何处,对于他来说,家永远是最温馨的港湾。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的含义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这句诗句出自中国民歌《江河水》,以其颇具意境和感情的语言,表达了许多中国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这句诗句描绘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对故乡的思念,故乡的山舍和墓田已经与水曲融合,可以看出这个人已经离开了故乡很久。同时,他在异地打瞌睡时听见啼鹃的声音,这种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故乡的记忆和思念之情。

本诗句所表达的是中国人普遍的文化情结——对故乡的思念,对家乡的感情,至今仍然被许多远离家乡的人所体会。很多时候,离开故乡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被生活所迫或者被梦想所吸引,然而无论如何,故乡的情感纽带总会与我们的心灵相连。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人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长时间居住在故乡或者根本没有机会回到故乡。这种离散的人口,不只是中国人,全世界范围内都开始成为一种趋势。故乡对于这群人来说,就变成了一种向往、一种回忆,一种影响生活的情感,成为他们思想中的根和灵魂的家园。

总之,人类对故乡的思念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不论时间和空间如何改变,这种情感都不会消失。正是因为这种情感的存在,才能给人以无限的动力和不屈的生命力。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的翻译

Translation:

"Jiangshan Xinmei, not my homeland, drifted and stayed for nearly a century. The mountain cottage and the tomb fields are the same as the water curves, unable to bear the dreamy cry of the cuckoo."

Based on the above title,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generated:

Jiangshan Xinmei, Not My Homeland: A Tale of Drifting and Wandering

For nearly a century, I have been drifting and wandering, seeking a place to call my own. Born into a family of farmers, I always knew that I was destined for more than a life of toil and hardship. From a young age, I dreamed of adventure and discovery, of traveling the world and experiencing all that it had to offer.

But fate had other plans for me. When I was just a boy, my parents died, leaving me an orphan with no one to turn to. I was taken in by relatives, but they were poor and struggling, and I soon realized that I would have to find a way to make it on my own.

And so I set out, journeying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searching for a home and a purpose. Along the way, I met many people and saw many wondrous sights, but none of them ever felt quite right.

I traveled through the rolling hills and winding rivers of my native land, but something about it never quite fit. It was as if I was a stranger in my own homeland, unable to find my place among the familiar sights and sounds.

And so I traveled further, crossing oceans and continents in search of a new beginning. I fell in love with the rugged beauty of the American West, the towering peaks and endless skies speaking to something deep within me. I worked hard and saved what little money I could, eventually buying a small piece of land in the mountains.

But no matter how much I tried to make it my own, the land and I never quite seemed to fit. It was as if the soil beneath my feet and the air in my lungs were foreign to me, distant and disconnected.

I built a small cottage on the land, but it never quite felt like home. I planted a garden and raised livestock, but they always seemed to wither and die. And through it all, I was haunted by a sense of rootlessness, a feeling that I would never truly belong.

As I grew older, I began to realize that perhaps my journey was not about finding a physical home, but a spiritual one. Perhaps my true homeland was not a place on a map, but a state of mind, a sense of belonging that came from within.

And so I turned inward, seeking solace in the mountains and forests that surrounded me. I found peace in the stillness of the day and the gentle whispers of the night, in the rustling of leaves and the songs of birds. And in those moments, I knew that I had finally found my way home.

Though I may never truly be of this land, I know that it is a part of me, just as I am a part of it. The mountain cottage and the tomb fields are the same as the water curves, forever intertwined and inextricable. And though I may still be haunted by the cries of the cuckoo, I am at peace with the knowledge that I have found my place in the world.

“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什么意思

这个标题是一首古诗的标题,叫做《江山》。整首诗讲述了一个人漂泊在外,离开故土已经近百年,但依然牵挂着家乡的山舍和墓田,而在异乡的梦中,听到的却只有啼鹃的声音。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人离开故土,虽然寻找了新的家园,拥有了新的生活,但是心里依然会有一份留恋和思念。这份情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但不会消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离开故乡的人,他们会带着一份对故乡的眷恋。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情感,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土的感情。山舍、墓田、水曲等都是自然界的元素,是我们熟悉的景象,也是我们情感寄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这些美好的事物,维护自然环境,让我们的后代也能享受到这份美好。

最后,这首诗也告诉我们,人生短暂,我们要珍惜每一个时刻,不管我们身在何处,都要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并留下美好的回忆。

“虞集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汉语译文

《漂泊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有着对故土、家园的眷恋和归属感。而对于虞集江山这样的异地,或许更多的是陌生和疏离。

近百年来,虞集江山一直是漂泊者的栖息之地。这里的人们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而是另有故乡的旅行者。他们在这里,建起了许多山舍和墓田,成为了这个异地的一部分。

山舍,在这里,成为了漂泊者的家。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房屋,但仍然拥有着温暖的灵魂和家的感觉。漫长的旅途,让旅行者更加珍惜和呵护这个临时的居所,也让他们对这个异地产生了一份莫名的感怀。

墓田,是这里的沉淀。虽然离自己的故土遥远,但是在这里安葬亲人,也使得这里更加有家的感觉。走过墓田,或许会有一份孤独和凄美,但也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人之于土地的纽带和渴望。

水曲,是这里的一条河流,也象征着旅行者们漂泊的历程。它的存在,让漂泊者们感觉到了自己和这个异地的联系,或许也抚慰了他们内心的孤独。

但是,这一切,对于漂泊者来说,仍然是短暂的。时间的流逝,让虞集江山成为了他们的过往。即使如此,对于这里的记忆和感怀,仍然在他们心中留下了痕迹,或许更加深刻和珍贵。

“不堪梦觉听啼鹃”,或许是写出了漂泊者内心的孤独和不安。但是即使如此,这个异地仍然成为了他们历程中的一部分,也留下了漂泊者美丽而平凡的故事。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注释:

“元朝虞集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的注释

"Annotation of Yuan Dynasty's Emperor Yuji's Letter to His Brother and Nephews on the Cold Food Day of the Xin Si Year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Zheng"

元朝虞集,即元顺帝,在正治元年(1260年)登基,是元朝的第三位皇帝。虞集即位之初,一直受到主张“中兴”的官员们的影响,为了打破宋朝的传统势力,他借鉴了汉朝曹魏时期的政治制度,开始推行文治政策,重用汉人官员,并制定了一些宽容的政策,以便稳固他的王朝。

但是,虞集作为一个久经战乱的时代的统治者,也面临着许多的困境和挑战。他必须平衡周围的强大势力,包括外部威胁和内部冲突。虞集不仅需要战斗,还需要倾听和沟通。

正治五年(1264年),在农历三月初三的寒食节,虞集给他的弟弟和侄子们写了一封信,表达他对他们的关心,并提醒他们在这个节日要注意安全。这封信充分显示了虞集平易近人的品性,也向世人展示了他作为一位英明皇帝的才能。

信中,虞集向他的弟弟和侄子们叮嘱,要遵守寒食节的规定和习惯。他提醒他们要遵守“不食九衢之肉”的法令,不在这个节日犯罪或斗殴,以及避免过度饮食。虞集还向他的弟弟和侄子们表达了对他们的关心和体贴之情。他告诫他们要注意身体健康,同时还寄语鼓励他们勤学上进。

总之,这封信充分表现了虞集作为一位爱民官员的品质,同时也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虞集的这份信件,为我们揭示了元朝皇帝的私人生活,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文化的窗口。

猜你喜欢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2023-06-28

芳树千株发,摇荡三阳时。气软来风易,枝繁度鸟迟。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欲寄边城客,路远谁能持。

2023-06-28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2023-06-27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愁多怨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柳困桃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原只是、人憔悴。回首池南旧事,恨星星、不堪重记。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不怕逢花瘦 ...

2023-06-27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2023-06-27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

2023-06-27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

2023-06-26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开 ...

2023-06-26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2023-06-23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2023-06-22

声明: 本站《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诸子侄》由"罌粟Ω妖嬈"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