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 详情

秦州杂诗·其八(唐代-杜甫)

  • 作者:小蝶
  • 2023-06-16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秦州杂诗·其八》赏析:

“唐代杜甫秦州杂诗·其八”表达了什么

《唐代杜甫秦州杂诗·其八》:描绘苦难中的人民生活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秦州杂诗》系列中的第八篇,是一首描绘苦难中的人民生活的诗作。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对农民、工匠、商人等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的刻画,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忧虑和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杜甫在诗中首先描写了农民的情况。他写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怀瑾握瑜贵,饮良河车马贱。自胡牧至此,怀念依前事。来日苦短折箭,长夜沉吟赋。(人生像逆旅,我也是行人。内心富有智慧,但家财却很贫穷。从胡境来到这里,怀念以前的生活。未来的日子短暂而困苦,长夜里我沉思写诗。)”这首诗侧重于农民的艰苦生活和悲惨遭遇。

随后,杜甫描写了工匠的世界:“钱理不做尘,金尽人亡旧。东林脱飞鸟,南地插秧牛。劝尔勤分笔,襟怀苟自修。好句须留意,长夜更何有。(金钱不常做主,财富耗尽后人们会忘记你。有些人选择离开家乡,而有些人只能在家中劳作。我劝你努力奋斗,心灵修养更为重要。要注意挑选好的句子,更要充实你的晚间生活。)”在这里,杜甫提到了工匠的贫困和生活苦闷。

最后,诗人又通过商人的形象,将焦点放在商业风险和人性失落上。杜甫写道:“士别三日当刮目,商量此事必纷纷。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自远辞家杜陵路,青冥浩荡连山陬。家贫恤薄何妨事,将军角弓不得休。(离开家乡三日回来就会面临这样一些事情。在乱世中,人们注重生存而不是权力、荣誉。走上去杜陵路85》

人间道路方荒凉,崎岖重重苦不堪。)”在这里,杜甫展现出了商人的经济压力和对生存的不安。

总之,《唐代杜甫秦州杂诗·其八》深刻地揭示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杜甫通过诗人的视角,引起人们对弱势群体现实的思考,同时也启示了人们对于社会恶劣现实的反抗和行动。

“唐代杜甫秦州杂诗·其八”有什么含义

唐代杜甫秦州杂诗·其八:变化二首

唐代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其代表作品《秦州杂诗》是一部以描写他在秦州期间所见所闻为主的诗集。其中《秦州杂诗·其八》中的两首诗《变化二首》波澜壮阔,描写了天地的变幻和人生的无常。

第一首诗描述了自然的变化。诗中提到,万物在世间都是无常的,像落叶般随风飘散,像云彩般随着风吹荡。同时,天地间的变化也是无穷无尽的,像春天万物生长,夏天日光炎热,秋天叶子飘落,冬天寒冬腊月,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美丽。诗人想通过这些自然的变化告诉人们,人生就像自然的变化一样,有起有落,要学会适应和接受变化。

第二首诗描述了人生的变化和无常。诗中提到,人生就像浮云般,不断的变幻,有时飞快地消逝,有时又长久地停留。诗人还提到,人生中必然会有让你痛苦的挫折和失败,但这些挫折和失败都是暂时的,仅仅是人生的一个片段。诗人告诉人们,要学会从失败中站起来,坚持往前走。

总的来说,《秦州杂诗·其八》中的两首诗描写了自然和人生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适应和接受变化的看法和态度。人们要学会面对变化,不断适应,不断进步,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唐代杜甫秦州杂诗·其八”抒发了什么感情

“唐代杜甫秦州杂诗·其八”抒发了豁达乐观的情感

杜甫是中国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诗史之魁”,其作品中充满了情感、思想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其中,他的《秦州杂诗》更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不仅表达了他的生活体验和内心感悟,也展示了他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手法。

在《秦州杂诗·其八》中,杜甫描绘了一个流浪汉渴望回家的场景。他走过荒凉的山岭,越过怒涛汹涌的大江,却仍然无法找到回家的路。这时,他看到一个家庭欢欢喜喜地迎接他们的亲人回家,他内心的痛苦更加深切。

然而,杜甫并没有选择消沉和绝望,反而表现出了豁达乐观的情感。他在诗中写道:“幸有所得意,崎岖幸未际”。他用“所得意”、“幸未际”等词语表达自己对过去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希望。他认为人生充满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拥有勇气和信心,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获得成功和幸福。

由此看来,杜甫在《秦州杂诗·其八》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通过描绘一个流浪汉的命运,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无尽的希望,也向人们传递了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和情感。

“唐代杜甫秦州杂诗·其八”哪里表达了战争,忧国忧民之情

《唐代杜甫秦州杂诗·其八》哪里表达了战争、忧国忧民之情

《唐代杜甫秦州杂诗·其八》是杜甫在唐朝时期创作的诗歌作品之一。这首诗中,杜甫表达了战争、忧国忧民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对未来的热切期望。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象为开头,先描绘了风光,以及人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所体验到的愉悦感。但是,接下来诗歌中的情境却突然转变,杜甫用动人的笔调描写了战争中的惨状,寻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诗歌中描绘的是北方长城以外的战争场景,气氛非常紧张,士兵们在疾风中苦苦战斗。他们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竭尽全力,表现出了很高的战斗力与顽强毅力。正是这些士兵的奋斗精神支撑着国家的未来,让后代知晓我们的先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杜甫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对于战争的不满与反对,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发展的热切期望。他希望国家能够从战争中走出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诗歌的最后部分,则表现出了杜甫对于民生的忧虑。他说道,“家贫如洗心,道崇志未已”,语言非常的激昂。他希望人们能够加强自身的意志力和坚定信念,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努力拼搏。

总之,《唐代杜甫秦州杂诗·其八》是一首很好的诗歌作品。它生动地表达了战争、忧国忧民的情感,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启示。杜甫的诗歌如一座灯塔,照亮着我们的文化道路。

《秦州杂诗·其八》译文: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的汉语译文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在追寻历史文化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寻找源头,才能找到答案。这条道路漫长而艰辛,就像一场漫长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寻找方向,像牵引牛前进一样。

这条路上,有很多宛马,它们一直在这条路上行驶多年。它们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却始终不渝地走在它们需要走的道路上。它们的善良和坚定,一直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

但是,我们在这条路上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一望眼前只有幽燕,我们需要跨越这片渺茫的天空,才能到达我们要去的地方。这里需要我们借助内心的力量,和平时积蓄的勇气和决心,去克服困难,坚定前行。

在我们走过的路程中,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分别。东征健儿尽数离去,留下我们回忆和思念。羌笛慢慢地响起,伴随夕阳缓缓地消逝。哀伤的音符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但也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我们走得很辛苦,但值得回味的是,这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会在我们回望的时候,成为我们的珍贵回忆。在这条寻道的路上,我们会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渊源,同时也会发现自己的成长和肯定自我。当我们回顾那段不曾绝望的颠沛痛苦时,我们才发现,这条路上所有的风景都值得停留,所有的人都值得纪念。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的含义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这是一首唐代诗人崔涂所作的《送颜九川使洛阳》中的其中一句,全诗借送别之意,抒发了诗人对旧时往事的眷恋以及对国家和人民前途的牵挂。

诗中的“闻道寻源使”,指的是跟随使者来到洛阳,在这座大城市里,探求古代历史文化的渊源。这也暗示着崔涂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而“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则是诗人述说自己远赴他乡探求文化渊源的艰难历程。可以看出,诗人不畏艰险,不惧跋涉,为了寻找文化之源不遗余力。

接着诗句写到“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这里的“幽燕”指代的是东北地区。诗人愿意极目远望,看到这片土地距自己遥远,却有着和自己一样的华夏文化历史,心中不禁泛起思乡之情。同时,他也为这片土地所受的战争和分裂之苦而感到忧心忡忡,盼望能够实现国家的统一。

最后一句“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则是诗人对于国家战争的悼念。 那些曾经奔赴东征的勇士,已经不再归来。他们的生命在战争中献出,家人痛失亲人。在这个深秋的夜晚,羌笛的声音悲哀凄切,将死去的将士的英勇事迹传颂到世间,让人感慨万千。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牵挂,对于这个社会现状的倡导,同时也有着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渴望。

总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视,对于国家和人民前途的牵挂与思念,以及对于英勇将士的深切缅怀。它彰显着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呼唤每个人对于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的翻译

"Following the Path of Learning and Seeking the Origin, Returning from the Sky. How Far Does the Cow Go and the Wannian Horse Come? When Will the County and State Open Across the Distant Yan Mountains? The Heroes Who Went East Have Exhausted Their Energy, and the Qiang Flute Plays a Sad Tune at Dusk."

这是一首描写旅行、探索和归来的古典诗歌。它提醒读者,追寻知识和追求成就必须经历困难和挑战,在这条道路上,人们需要不断努力,寻找创造和灵感的源头。

诗中提到了“牵牛”和“宛马”,这是两个古代传说中的动物,代表着勤奋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这也暗示着在旅途中的人们需要去走很远的路,并要克服种种难关,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地。

同时,诗中也提到了“幽燕”和“郡国”,这是两个历史上的地名,它们代表着未知的领域和挑战。这种探险精神可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个人成长的机会。

最后,诗中也提到了“羌笛哀鸣”的场景,强调了旅途中的孤独和艰辛。这种贯彻始终的精神,可以提醒人们在生活中面对挑战时,勇敢地坚持,并保持乐观和自信。

总之,这首诗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实现梦想。在旅途中,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并保持乐观和冒险精神,直到我们成功并回到家园。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什么意思

这个标题来源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的一句诗句。整句诗意象征着诗人对于山川历史的追寻和探索的情感表达。

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一、承接李白“将进酒”的豪情壮志,描述诗人对于世界的探索和求索。文章可以如下展开: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不满足于平庸的生活,不满足于眼前的景象,而是愿意追寻那些遥远而神秘的背后。李白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用“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来表达他对于历史长河漂洋过海、碰撞着人性和意志的探索和追随。对于灵魂的渴望,对于真理的嚷嚷,让他始终驻留在大道之上,从天而降,行于大地之间。

二、唐代时期,中国的大地上充满了各种风土人情,而通过李白的这句诗句,我们可以窥见一斑。文章可以如下展开:

牛头山、宛城、幽燕之地,都是李白曾经走过的土地。他从这些地方寻找到了历史的味道,从人文的角度对这些地方进行了探究。对于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的描述,其中蕴含着对历史的崇敬和敬意。李白奔走于各地,赏析了大江南北、山川大地的诗文流派,留下了深深的思索和探究之心。

三、文化融合和多元性在中国历史上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闻道寻源使”也是这种文化融合的体现。文章可以如下展开: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底蕴的国家,这里孕育出了诗歌、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在李白的时代,中原和西域、草原的交流交融也进行了许多次。梵文的诗歌受到中国诗歌的影响,被写进了早期的《大唐西域记》中,形成了唐代独特的文化表现。在这段历史中,“闻道寻源使”成为了一种美妙的文化平衡,将不同的思想、思路、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唐代艺术、文化的独特风格。

四、李白的这句诗句中还有许多关于自我探寻、对人生的思考和展望。文章可以如下展开: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这些句子中,透露出李白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对于政治乱象、战乱的看法。作为思想者和哲学家,他在自己的文字里留下了深深的思考,接受了苦难和磨难之后,变得更加从容,表达了奔走于四海之外,辞别尘埃,让自己的心灵宁静的想法。在这种思想体系下,人可以在探索的文字、幽微的情感中,寻找到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平衡,去安放自己的心灵宁静。

“杜甫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汉语译文

:杜甫听说寻找源头,从此路向天回来。走过的路上,牵着牛几次,宛马仍然来往。眺望远方,幽燕隔绝,不知何时能开创郡国大业。东征的勇士已经尽,羌笛在夜幕中哀怨吹奏。

杜甫是唐朝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文深度而富有感情,尤其擅长表现壮志和亲身体验的散文。其中,一首词《登高》中有一个人物描写,就是闻说要寻找源头,从此路向天而归的行者。

在这篇词中,杜甫仍然表现了他对于祖国和爱国主义的热爱和关注。他思考当前时局,心系国家,关注着东归的勇士是否能早日平息战争,恢复国土的和平;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祖国富强和繁荣昌盛的持续期待和希望。

在杜甫笔下,闻道寻源使的行者既是一种人物形象,也是一种精神追求。他们汲取着世间万物和生命之源,这份追求和探寻的力量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地尝试和超越。

此外,杜甫所描绘的昏暗的天际和羌笛的哀鸣也表达出他对于世事变换和人生的无奈和豁达。在这些迷茫和不安之中,诗人注定踟蹰不前,但他依旧愿意通过诗歌和文学形式,表达出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关爱和担忧。

总之,杜甫的《登高》是一篇渲染了动人心弦的词文,它不仅折射出唐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生命的深深关怀和怀念。即便是在岁月的长河之中,它的智慧和文化内涵仍然能够引导我们,传递出一种永恒而坚定的精神力量。

《秦州杂诗·其八》注释:

“唐代杜甫秦州杂诗·其八”的注释

《唐代杜甫秦州杂诗·其八》是杜甫在唐代中期所作的一首诗歌。该诗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五言古诗,全诗共八十个字,用诗人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唐代秦州的美景和人文气息。

该诗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道“水是眼波横”,描述了秦州的清澈河水。该段富有画面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清流的涟漪和江岸的静谧。

第二部分则是描写人物,“人因恋庐山,而去住华表”,住在华表的人们常常向南远眺,眺望着遥远的庐山。这里的华表指的是秦州城南的建筑物,一方面表现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对未知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部分是对秦岭的描绘,峭壁千仞、山路雁行。这里描绘的山势险峻,足以令人惊叹。山势之险,堪称天造地设的美景。

最后一部分是对历史的回忆,往事已经成为尘埃,然而它的美好却令人难忘。这里表达的是作者对故乡的感情和历史的珍视。

综合起来,这首秦州杂诗充满了杜甫在吟咏故乡时的激情和豪情。其所表现出的山雄水美和人文因素深刻而隽永,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珍品之一。

猜你喜欢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023-06-26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 ...

2023-06-23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

2023-06-22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 ...

2023-06-21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023-06-20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2023-06-19

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藏书闻禹穴,读记忆仇池。为报鸳行旧,鹪鹩在一枝。

2023-06-19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候火云烽峻,悬军幕井干。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2023-06-19

地僻秋将尽,山高客未归。塞云多断续,边日少光辉。警急烽常报,传闻檄屡飞。西戎外甥国,何得迕天威。

2023-06-19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2023-06-19

声明: 本站《秦州杂诗·其八》由"混世小魔女"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