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 详情

臧哀伯谏纳郜鼎(先秦-左丘明)

  • 作者:迷魂雪
  • 2023-06-20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 之何?”公不听。

《臧哀伯谏纳郜鼎》赏析:

“先秦左丘明臧哀伯谏纳郜鼎”表达了什么

《先秦左丘明臧哀伯谏纳郜鼎》传记解读:警钟长鸣,不忘初心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是“春秋五传”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之一。其中的《左丘传》是《左传》中的重要篇章之一,记录了春秋时期左丘明和臧哀伯两位大夫对于君王的劝谏和反对。

本文要讲述的是《先秦左丘明臧哀伯谏纳郜鼎》这一故事。故事中讲述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当时的郜鼎是当时的国宝,在周公旦的治理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是,当晋国的公子重耳被困在楚国之后,楚王又想趁机削弱晋国的实力,于是让郜鼎当做战利品送给了晋国。

但是,晋国的大夫左丘明和臧哀伯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及时地向君王劝谏,提醒君王,郜鼎是周公旦留下的国宝,应该回归周天子。但是君王却不听从大夫的建议,而是错误地决定将郜鼎留在晋国。

事后,晋国的国运开始走下坡路,郜鼎也受到了损坏,这一切都在证明了左丘明和臧哀伯当时的反对和警告是正确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左丘明和臧哀伯对于国家利益和民族财富的保护和警示,展现了他们高度的责任感和忠诚度。他们虽然身居地位,但是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还是如此的关注和警醒。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先秦左丘明臧哀伯谏纳郜鼎”有什么含义

《先秦左丘明臧哀伯谏纳郜鼎》:从历史文献中解读其含义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在其中记载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轶事。其中,一则被称为《先秦左丘明臧哀伯谏纳郜鼎》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政治情况。

故事中,哀伯是齐国的一位诸侯,他纳了一只被视为神器的镌有文字的铜鼎。这只鼎非常重要,因为它代表了当时的权力和地位。不过,当哀伯纳鼎之后,左丘明和臧哀便上奏给齐宣王,建议将鼎归还到其原主——郜鼎的后代手中。他们认为,哀伯的行为是不道德和不公正的,这不仅有损于齐国的威信,还是违反了礼仪和道义。

对于此事,齐宣王并未理会,而是置之不理。这让臧哀感到十分不满,认为宣王的做法是违背天理和人伦的。于是,他在一次宴会上公开谴责了宣王的荒唐举动,并坚持认为,鼎应该还回到郜鼎后代的手中。

这个故事的意义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首先,它是对当时社会贪欲和权力盲目追求的谴责。哀伯之所以违背道义,把鼎强行纳为己有,原因就在于他想利用鼎作为统治齐国的工具,来扩大自己的权势。其行为暴露出权力的腐败和贪婪,提醒人们应该遵循道义和公共利益。

其次,这个故事强调了礼仪和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作为当时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左传》反复强调了“礼”的重要性。左丘明和臧哀认为,将鼎归还给郜鼎后代是符合“礼”的基本原则的。这个例子也表明了一个人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是无穷无尽的,人们的行为应该遵循一些基本的道德准则。

最后,这个故事也暗示了一个古老的但至今仍然深刻的纪念方式:史书纪念。这篇故事价值在于它既让我们看到了追求利益的军阀统治,也让我们认识到那些公民和文化领袖的充满热情和坚定不移的努力,以及他们对于更美好未来的抱负。在今天,它仍然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当代强权现象的思考与反思。

“先秦左丘明臧哀伯谏纳郜鼎”抒发了什么感情

《先秦左丘明臧哀伯谏纳郜鼎》:一封勇敢的谏言

《左传》是我国古代著名史书之一,记录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历史。在《左传》中,有一则故事:《先秦左丘明臧哀伯谏纳郜鼎》。

故事讲述了至国的大夫臧哀伯作为一位君臣,他在纳郜鼎之前勇敢地对当时的君王提出了自己的谏言。纳郜鼎是一件非常精美的青铜器,君王想把它当成祭器,而臧哀伯则认为这不仅是对国家财富的浪费,还有可能导致国家形象的损失。

在古代,向君主进谏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但臧哀伯还是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递上自己的谏言,这个举动实在是太令人钦佩了。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形象,真正把个人的利益置于国家的利益之上,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难以做到的。

《先秦左丘明臧哀伯谏纳郜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古代,忠良之士向朝廷进谏是一种官方对社会关系的规定。而今天呢?今天,当我们发现某些问题时,我们有没有勇气去进行指出,去面对现实?在当今社会,对历史有研究的人们的目光中,这些缺少勇气对待问题的人们肯定会成为其中的渺小。

在今天,我们也有必要学习臧哀伯的勇气。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各种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和自身问题,真正做到心中有国,才能让我们有勇气成为有用之才,在这个时代做出属于我们的贡献!

“先秦左丘明臧哀伯谏纳郜鼎”哪里表达了寓理,古文观止之情

《左传》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的史书。其中,先秦左丘明的《昭公谋臣列传》和《襄公诸子列传》尤其著名。其中,《昭公谋臣列传》中的一篇小传《臧哀伯谏纳郜鼎》是一篇兼具寓意和文学价值的文章。

文章讲述的是臧哀伯在春秋时期,为纪念先祖而主持铸造了一只名叫“郜”的大鼎。而郜鼎的铸造引起了诸侯们的争相赏识,许多国家都派人慕名前来观看鼎,并送来了贵重的礼品。但是,臧哀伯认为这些礼品都是不道德的,因为这些国家并不真正关心臧家的利益,只是想借机获取臧家的好感和支持。而在臧哀伯的严正警告下,那些国家都放弃了送礼的念头,体现了臧哀伯的高尚道德品质。

这篇小传通过描述臧哀伯警惕外交阴谋,表达了提示官吏“警惕外交亲近之过”的寓意。但是,身为一篇文学作品,这篇小传具有着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手法。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冷静淡定的叙述方式,使整篇文章充满了艺术感,读者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也能体现作者的文学才华。

总之,臧哀伯谏纳郜鼎这篇小传既具有寓意,又充满文学魅力。它向人们传达了道德和智慧的讯息,同时也让人们领略了先秦时期文学的风采。

《臧哀伯谏纳郜鼎》名句:

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臧哀伯谏纳郜鼎》译文: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的汉语译文

四月的夏季,有人从宋国偷走郜大鼎,然后把它放在大庙里,这是非常不合适的。臧哀伯向君王谏言:“君王是担负昭德使命的人,应该让昭示子孙道德标准,以照耀百官。尽管如此,他仍然担心不按标准行事,因此必须昭示德行。这就是为什么庙宇要清洁,茅屋上铺席子,首餐不可以太豪华,次餐不可以凿饭,以昭示俭约之风;衣服有衣、裤、腰带、鞋子,以昭示适度;饰品有鱼麟鳞甲、银带子、缨络、细带、细细的鱼鳞和红色的角,以昭示色彩;有火龙图案的衣服和黼黻图案的袍子,以昭示艺术;五色的装饰,以昭示物品;有雕龙铃和铖鸾,以昭示声音;还有旗帜,以昭示明亮。道德标准是以节俭和适度为基础,上下有层次。这些东西可以纪念之,表彰之,照耀百官。这样,百官才会守纪律。现在道德被破坏了,违规和贪污被设立在大庙里,以照明百官。因此,百官仿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值得斥责的呢?国家的失败是由于官员的不良行为,而官员的失德则来自于贪赃枉法。把郜大鼎放在庙里,显然更严重,像什么罪过呢?当武王克服商朝,把九鼎移到洛邑时,也有义士反对。更不用说在大庙里摆放违规和贪污的赃物了。君王怎么能不听呢?”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的含义

本篇文章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古代的一个夏四月,当时一位名叫臧哀伯的人向君主建议,不应该在大庙里放置郜大鼎,因为这样做是不合礼仪的。臧哀伯说,君主应该以示众人尊重德行为前提来统治百姓,并且把这种德行传承给后代。所以,清庙、茅屋、大路、羹、粢食等都应该体现出君主平易近人的谦逊品质,而在庙里摆放如此显赫的器物并不合适。

臧哀伯进一步解释了君主的德行应该是俭朴而有度数的,而且合理的度量能够管制官员的行为。文物可以纪念这些德行,但是也需要由君主通过公开发表来更好地推广这些德行,督促百姓自觉遵守这些规矩。当君主没有谦虚的品质而是纵容贪赃枉法的行为时,官员们就会把君主的行为当作标杆来模仿,整个国家也就会因此失去节制和纪律。

然而,君主并没有采纳臧哀伯的建议,而是仍然在大庙里放置了郜大鼎。臧哀伯在一再表示反对也无法改变君主的决定。然而,人们应该根据德行而不是违规行为来评判一个国家,官员们也应该遵循君主的规定来避免贪污腐败,才能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的翻译

In the fourth month of summer, in the year of Duke Xiao of Song, the Gao ding was taken and brought to the Grand Temple, which was an act of impropriety. Zang Aibo advised the Duke, saying, "As a ruler, you should uphold moral integrity and be a shining model for all officials. You fear that you might lose this virtue, so you demonstrate it to your descendants. Therefore, you show frugality by keeping the temple and houses clean, not providing extravagant feasts, and not wasting food. You show your sense of propriety by wearing proper clothes and using appropriate measures and patterns. You show your sense of order by following a precise numerical system. You demonstrate your literary and artistic knowledge through various decorations, colors, and designs. You show your musical sense through special instruments, bells, and sounds. Finally, you demonstrate your power and authority through different symbols and banners. Virtue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frugality and hierarchy. All these are recorded to remind us and guide us. This way, officials are aware of the rules and do not dare to break them. However, now, you have extinguished virtue and replaced it with misconduct, and have placed the corrupt vessel in the Grand Temple, displaying it publicly to all officials. If they follow your example, can we expect any real punishment for their actions? The failure of the state is due to the corruption of officials and officials' dependence on bribery. The Gao ding, now at the temple, shows us which aspect is more important. When King Wu conquered the Shang Dynasty, he moved nine ding to Luo city. Some people, even then, criticized his action. Given this fact, how can we justify displaying the symbol of misconduct in the Grand Temple?" However, the Duke did not listen.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什么意思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文章讲述了一个古代贤臣臧哀伯的故事。夏朝时期,国君在四月份从宋国取得一只叫做郜大鼎的重要尊器,但却把它放在了大庙中,这是一种不被礼制所容许的行为。臧哀伯认为,作为一位君主,应该展示出高德高尚的品质,以此来感召并约束百官,以保持社会秩序。他指出,国家之败是因为官员失去了德行,凭藉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获取赏赐,导致社会趋于混乱。因此,臧哀伯要求君主遵循礼制,让庙宇和宫殿之间的差别得到尊重,以此来树立正义的品行,来告诫百官不要沦为自己的贪欲。但是,国君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而是固执己见,这最终导致了不必要的麻烦。

“左丘明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汉语译文

左丘明在夏四月,从宋国取了郜大鼎,然后把它放在了大庙里。这样做是不合礼的。臧哀伯曾经谏言道:“君王是要以昭德塞违、照耀百官为己任的,因为君王很担心失去这个责任,所以要昭示德行以示后人。因此,清庙茅屋,大路跨席,大羹不过多,粗食不凿,就是要昭示俭朴;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就是要昭示度量;藻率鞞鞛,鞶厉游缨,就是要昭示数目;火龙黼黻,就是要昭示文物;五色比象,就是要昭示物品;钖鸾和铃,就是要昭示声音;三辰旂旗,就是要昭示明净。德行要俭朴和度量,登高必须有标准。将德行昭示出来,指示给百官看,让他们以此为戒,才不会违反规律。但是现在失去了德行,却立于随意和违法之中,而将赂惠器物放在了大庙里,以此来显示,百官怎么可能像从前那样奉行规矩呢?一个国家的败落,是因为官员执政有过失,而官员的失德,就是因为受到赂惠物品的影响。将郜鼎放在庙里,那么这些影响会更大难以想象。就像武王打败商朝一样,他将九个鼎移到了洛阳,就有义士谏言反对。更何况这次将赂惠赠礼的器物放到大庙里来,就更加不能容忍了。”但是君王并没有听从臧哀伯的意见。

《臧哀伯谏纳郜鼎》注释:

“先秦左丘明臧哀伯谏纳郜鼎”的注释

先秦左丘明臧哀伯谏纳郜鼎的注释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中左丘明与臧哀伯被誉为当时著名的史学家。他们所著的《左传》、《史记》等著作堪称中国古代史书的代表之一,对中华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左传》中,有一则关于臧哀伯谏纳郜鼎的故事。郜鼎为楚国的一件重要礼器,但是其中有缺陷。臧哀伯看到这个问题后,勇敢地走上前去,向楚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臧哀伯认为,纳入这个有瑕疵的鼎传达的信息是:“楚国可以接受次品,可以接受有缺陷的物品。”这对于王权威信和楚国的形象会造成负面影响,应该及时处理。臧哀伯的建议得到了其他臣子们的支持,最终鼎被修复并纳入了宫廷收藏。

这个故事的注释不仅体现了臧哀伯在先秦时期的尊严和贡献,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其中的思想内涵。这个故事深刻地表明了攸关国家体面和威信的问题,因此在国家考虑人才选拔的时候要充分发掘、重视和吸收那些能够勇于表达真实想法和意见的人才。同时,这个故事突显了忠诚和勇气的重要性。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臧哀伯“敢谏”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和企业也应该注重听取各方面的声音,以建设更加公正的社会。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可以从这个故事中获得启示,要勇敢向错误看齐、直面问题,为了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 ...

2023-06-28

月日,愈再拜:天地之滨,大江之坟,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匹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獱獭之笑者,盖 ...

2023-06-28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 ...

2023-06-28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 ...

2023-06-28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 ...

2023-06-27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 ...

2023-06-27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 ...

2023-06-23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 ...

2023-06-23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 ...

2023-06-23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 ...

2023-06-20

声明: 本站《臧哀伯谏纳郜鼎》由"早过忘川"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