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 详情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魏晋-陶渊明)

  • 作者:小丢
  • 2023-06-23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肪舟荫门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
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
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
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
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赏析:

“魏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表达了什么

魏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对自然灾害的思考

公元375年,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陶渊明,在一次突如其来的火灾中损失惨重。这一事件,不仅造就了其代表性诗篇《桃花源记》,也让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对待方式产生了深刻思考。

在那个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支持的时代,自然灾害时常袭来,如火灾、洪水、旱灾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陶渊明遇到火灾时,他并没有失去理智,反而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然的强大力量,同时也勉励自己和读者珍惜生命。他用时间、财富的损失,唤醒了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心:

“余家在武昌,孝廉建康(即今河南商水)火,舍屋俱焚,所著稿(指书籍)及書斎猶得勉強活存。人有聚落草芥,皆惜之,余独好之,故所贮多,悉为火燎。及出门,登屋顾望,见火势沸腾,旋即飞燃,莫不盈野,深井高楼遗一瓦砾。然而鄱阳湖月色,不因余火而滓秽,故觞咏酒,流连忘返。余蒙集会游荡,饮食照常,辄有向余挥汗涕泪,谓余所以殉国家宜也。余亦深怀此志,知身非有益之材,忝为陶潜,甘事只求心安,余故吾道来矣。”

这篇文字以发生在事实上的自然灾害为出发点,展示了作者“志在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抒发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爱,表现了一种追求自由自在、超脱纷扰的精神状态,通过“鄱阳湖月色”这一美好画面,呼吁人们面对自然灾害,也不要忘记去欣赏美好自然。

对于当代,陶渊明在火灾面前的态度也为我们树立了一种乐观的思想。大自然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但我们可以采取预防措施和保护自然的行动。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应该意识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珍惜地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另外,无论个人身在何地,而当我们遭遇自然灾害时,应该保持理智、保护自己、帮助他人,珍惜生命的可贵。

总之,陶渊明地对象火灾的描写,引发了对自然的反思和理解,更让我们珍惜生命和生态环境,世代传承。

“魏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有什么含义

魏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揭示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一位备受尊崇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歌和散文内容丰富,不但描写了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更反映出他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他的《归园田居》和《桃花源记》。

然而,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也深深地感染了陶渊明。他曾经在戊申岁六月遇到火灾,这个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和短暂。

那个时候,陶渊明正处于颓废的状态,他离开了官场,回到了家乡。但是,他所依赖的祖屋却在一天晚上被大火吞噬了。他看到了自己的家园、家人和财产被毁,曾经的辉煌和宠爱都化为了一片灰烬。这个经历让陶渊明深刻地认识到,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和珍贵。

他在火灾之后的《归去来辞》中写道:“梦里豫章觉,昨夜飞升鸣。”这表明他已经在神游天地的境界中。同时,他还感叹“今晨无意向郎看,烟火寒无人作看。”这是对生命的深切反思,让人们明白生命短暂而珍贵,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每一天。

魏晋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沧桑的时代,百废待兴,许多文人墨客也都有过这样的感叹和反思。陶渊明的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笔财富,更是反映出人的内心感受和性格特征。他深刻洞察了人生的真谛,让人们明白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

总之,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揭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在生命中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每一天,好好享受每一刻,让自己的生命不虚度。

“魏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抒发了什么感情

魏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惊险中体悟生命的无常

在魏晋时期,有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名字叫陶渊明。他擅长写诗,且以诗歌清新脱俗,深得读者喜爱。但是,在陶渊明的一生中,却经历了很多的波折和灾难。其中,便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那就是他在戊申岁六月中,遇到了一场大火。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陶渊明,正在家中吟诗作画,享受着宁静祥和的生活。可是,突然间,他听到了警报声和惊叫声。原来,他的家乡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陶渊明也被卷入了这场灾难之中。

在火场中,陶渊明身体受伤,但他却依然思考着人生和命运。他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他把这种感悟表现在了他的《饮酒》一诗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追寻生命真谛的心情。他认为,生命在这世间只是暂时的,人在此间只是偶然的。无论是渺小的人们,还是曾经所拥有的荣华富贵,都无法抵挡无常和命运的摆布。因此,在生命的有限时间里,他更加珍惜并感悟着生命的真谛和存在的意义。

从《饮酒》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得出陶渊明惊险中体悟生命的无常,并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生命的真谛和存在的意义。他的经历提示我们,人生中的每一天都是宝贵的,要珍惜这份生命,用心去感悟和追寻真正的人生意义。

“魏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哪里表达了生活,感叹之情

“魏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生活中的变幻莫测,人生难免经历风雨

魏晋陶渊明是中国文艺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诗文广为流传。在他的作品中,多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叹和思考。其中,“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就是一幅生活中的变幻莫测的画面。

当时,陶渊明已经年过六旬,已是一个老者。这一天,他家的房屋被火烧毁了。陶渊明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内心深受震撼和悲痛,他在诗文中写道:“浓烟蔽墙红日薄,蜂蝶纷纷不得过。疲马卧盐车坏轭,漏船载水多分散。”

这首诗让人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的不可预测,以及人生的脆弱和无奈。我们总是期望生活一帆风顺,但现实却很残酷。就像陶渊明,他经历了很多苦难,包括贫困、失子等,但他并没有言弃,而是在生活的苦难中执着地追求心中的理想。

生活中的变幻莫测,不仅仅是陶渊明一家遭受火灾这样的突发事件,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如疾病、失业、战争等等。这些都会让我们感到无助和害怕,但我们必须要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有坚定的信仰和理想,还要有豁达的心态和不屈的意志。这样才能克服困难,迎接未来。无论是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还是其他遭遇,我们都要好好珍惜每一天,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把握机遇,积极向上。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名句: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译文: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一宅无遗宇,肪舟荫门前。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的汉语译文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草庐》,下面将为大家翻译全文。

我离华轩而去,寄身穷巷之间。正值长夏,大风凛冽,我住的林室忽然起火燃烧。一室之火,把我常逝的几个房间毁得一干二净。虽无所失,但是沧海一粟。我荒山野岭之中的居所,舟车也不得。归来,只能看到门前的舟与谷被大树所遮蔽。漫步山中,秋天渐渐来了,月亮已经高挂。果蔬重新长成,惊鸟依旧不归。夜深人静,我想起了周九天,心情烦闷。才四十年,我已身处孤寂之中,白昼作茧,夜晚沉思。可是,我自信坚强,前路依旧漫漫,未来不可预知。回想几十年前,我还有余粮在宿中田,现在却是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既然没有机会再住在宜人的东户,那么就好好照顾自己的园子吧!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一宅无遗宇,肪舟荫门前。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的含义

这篇文章的标题“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表达了一个人舍弃繁华富贵,寄居于自己的简陋住所的故事。在这个者正夏季节中,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毁坏了他既有的所有家当,家中唯一的居所也被烧毁。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依然静静地生活在这个荒凉的穷巷里,唯一的收益就是他能借助穷巷以外的水路停泊一叶肥油舟,它为他的草庐提供了遮蔽。

在这个孤独的秋夜中,月圆星稀,果实和蔬菜在烈日下开始复苏,天空中的鸟儿还没有回家。他独自在寂静的夜空中思考着,期待天外来客的出现。自幼坚强的个性使得他不屑于放弃。哪怕生活并不如意,他也不会随波逐流。即使他的家乡已经不再存在,他也不会离开。他期待着世界复兴,期待着富裕和荣誉的到来。

这篇文章意在表达一种超越自我的信仰和坚定的人生态度,鲜明地反映出自我希望的精神。曾几何时,他曾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有着成为富翁和权贵的机会。但是他放弃了这些机会,选择了一个平凡的生活。他将自己封闭在他的草房中,寄居在清冷的穷巷之中。在他心中,自由和简单的生活是最重要的,他行动的信条是:"不离开我的家,不离开我的祖国。”

然而,尽管他并不在意富贵,但他也不是完全独立自主的人,他仍然需要得到别人的支持,哪怕只是停泊一个肥油舟。和园林一样,在他的生命中也需要投入力量和热情,容许支持和亲情的到来。但这并不是俗世的束缚,而是一种希望和信仰,一份瑰丽的园林。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一宅无遗宇,肪舟荫门前。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的翻译

Title: A Poor Cottage Sends Farewell to the Luxury House

A poor cottage is sent as a farewell to the luxury house. In the hot summer, the long wind is fierce, and the forest room suddenly catches fire. The house is gone without a trace, and the only thing left is a small boat providing a shade in front of the door.

As the new autumn approaches, the moon is about to be full, and the fruits and vegetables begin to grow again. The birds are still not back from their migration.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I stand and think in solitude, hoping for the return of old friends. But time has passed, and it has been forty years since I left.

I rely on my inner strength, and though my form may change, my spirit remains steadfast in its independence. Serenity is found in the emptiness of my mind, and even though my exterior might appear weak and fragile, it is not. I recall the times when I had a rich harvest in my fields, and I could easily indulge in food without any worries. But now, I have nothing to do except come back to my home to sleep.

Since I did not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meet with my old friends, I will continue to enjoy the peace in my garden.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一宅无遗宇,肪舟荫门前。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什么意思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的生活境况和内心感受。他住在一座草庐,与贫穷为伴,宁愿离开华丽的轩阁。正夏季节,长风急骤,导致他的林室发生了火灾,他的家园化为灰烬。他失去了所有的家当,只能依靠一艘肥沃的船和门前的草荫。在一个清秋夜晚,月亮正圆,所有的果蔬刚刚复苏,惊鸟尚未回来。他孤独地思考着,总是期待着周公的归来。他已经四十年了,如果他没能懂得什么,那么他将意识到他已经失去了太多。对于他来说,纵使身体消亡,但灵魂长久不变。他总是会想起那些年他住在东户,那时他存储了如此多的粮食,但现在他已无所求,每天起床和回家仅仅是为了睡觉。但即便是这样,他仍然选择了在自己的园地里灌溉,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和惊喜。

“陶渊明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一宅无遗宇,肪舟荫门前。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汉语译文

陶渊明在草庐里写信给穷巷,说自己甘愿离开繁华的轩盖。这时,夏天的长风变得更加狂急,林室也突然失火。他的住所只有一宅,但却有一艘肥大的船在门前遮荫。在这个清新的初秋夜晚,明月正圆,果蔬开始重新生长,惊鸟也还没有归来。在半夜中,他默默思考,盼望能够再次见到他的久违的朋友周九天。他总是独自一人生活,已经度过了40个年头,他的形体早已随时间消逝,但是他的精神却依旧清醒。他相信自己的坚定意志,就如同高贵的玉石一般稳固。回忆起东阳之时,他还有一些饭食留在自己的田地里。虽然他现在已经没有太多的渴望,但是他仍将他的园子看作是他的一个愿景。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注释:

“魏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的注释

魏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的注释

魏晋时期的文学巨匠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备受瞩目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赞美,深刻地描绘了中国古代的乡土风情。其中,魏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是一首出现在他的《归园田居》中的诗歌,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首诗描述的是陶渊明在戊申年六月中遇到大火的情景。在这个历经战乱和灾难的时代,人们的生活非常不易。火灾的发生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陶渊明用诗歌来表现出他对这次火灾的感受和描绘。

在诗中,他先是描述了火灾的惨烈和破坏力,然后表现出了对受害者的同情和慰问。他对着焚烧的房屋,满怀无限感情地说道:“今始疑底事,何以云闲止?”

这句话中的“底事”,意为内情、原因。陶渊明认为火灾的发生并非闲置之事,也不是由于天地自然的元素引起的,而是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因此,他才会“疑底事”,想要找出这次火灾发生的原因和内情。

接着,陶渊明用诗歌表达了对火灾受害者的感受和慰问。他说:“岂无一人亡?恐与有三四。同袍如可得,悔不在当时。”

这里的“同袍”,指的是朋友、同事,也可以理解为同乡。他说想起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时光,心中不禁感到悔恨,为什么当时没有更多地帮助他们,让他们逃离火海的灾难?

最后,他表示了对于火灾的反思和希望。他说:“今安采药去,留连戏蝶时。时进酒,长嗟稻粱兮。”

这段话中的“采药”和“戏蝶”,都是陶渊明喜欢的田园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叙述这些琐事,他表现出了对于生命的自由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粒稻粱,不要浪费粮食,因为粮食的存量决定着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命运。

总的来说,魏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这首诗歌注释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特点。作者用诗歌抒发了自己对于火灾及其受害者的感受和理解。同时,他也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于社会和未来的关切。这首诗歌丰富了文学史的内涵,也是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猜你喜欢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 ...

2023-06-22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2023-06-21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苹以春晖,兰以秋芳。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今我不乐,蟋蟀在房。乐以会兴,悲以别章。岂曰无感,忧为子忘。我酒既旨,我肴既臧。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

2023-06-21

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寸阴无停晷,尺波岂徒旋。年往迅劲矢,时来亮急弦。远期鲜克及,盈数固希全。容华夙夜零,体泽坐自捐。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俛仰逝将过,倏忽几何间。慷慨亦焉诉,天道良自然。但恨功名 ...

2023-06-21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2023-06-21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

2023-06-21

天地相震荡,回薄不知穷。人物禀常格,有始必有终。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乘我大宛马,抚我繁弱弓。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穹。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震响骇八荒,奋威曜四戎。濯鳞沧海 ...

2023-06-20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023-06-20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

2023-06-15

淅江归路杳,西南却羡、投林高鸟。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不似麒麟殿里,又不与、巢由同调。时自笑,虚名负我,半生吟啸。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四壁秋虫夜雨,更一点、残 ...

2023-06-14

声明: 本站《戊申岁六月中遇火》由"闹够了就滚"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