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

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宋代-司马光)

  • 作者:小丢
  • 2023-06-12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
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赏析:

“宋代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表达了什么

宋代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友情、忠诚与勤奋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下,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入官场的主要途径。这种考试制度不仅仅考察知识,还考验考生的人品、忠诚与勤奋。宋代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的故事,就体现了这些品质。

龚章是司马光的学生,同为儒家学派的追求者。司马光对龚章的器重不言而喻,因此在龚章即将参加科举考试时,司马光特意为他送行,并且亲自写下送别诗:“天之骄子,勤有众数。固以名竹,注尔文章。桂芳露霜,比君谁更。”

龚章终于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判官。而司马光所在的卫州也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这也是卫州近年来所获得的第一位新进士。

然而,龚章并没有因此而忘记自己的师长司马光。当他离开卫州去寓所时,他在路上看到了司马光送的诗,并立即派人赶回城中,为这首诗题写了续篇:“朱门玉户,天下谁人。昔年赐紫,今日输金。东莱夜雨,庐仕思念。”

这种友情和忠诚让司马光非常感动,他也为龚章的成就感到非常高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情和忠诚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需要彼此支持,相互帮助。同时,勤奋和才华也是成功的关键。像龚章一样,在不断学习和努力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理想的成就。

总之,在宋代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的故事中,《新》字体现了友谊和忠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价值观,值得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思考和借鉴。

“宋代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有什么含义

《宋代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的含义解析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其文化风貌越发繁荣,特别是科举制度的推行让许多有才华的人得以走向仕途。其中有一位名叫龚章的判官受到了司马光的赏识和送行,成为了卫州地方的新及第。这段历史故事虽然短暂,但它所蕴含的含义却深刻而意义重大。

首先,这个故事反映了宋代科举制度的普及和倡导智力的民主思想。科举制度在宋代得到广泛推行,每个有才华的人都有机会参加考试,无论贫富、家世、身份等等都不限制他们的发展。司马光和龚章的故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司马光从龚章身上看到了他的才华和能力,不计较背景和户口,赏识他的才能并送行,让他得以走向仕途。这种社会的普及和民主思想的倡导,在其它时代或其它文化背景下都可能是一种奇迹。

其次,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才华和智慧的肯定和推崇。封建社会有极为明显的等级区分和贫富差距,但这并不影响对有才华的人的赏识和推崇。司马光作为一名重要官员和文化名流,他对龚章的赏识就是对智力和才华的肯定和推崇。这种文化氛围也就提高了人们对智力和知识的重视,让人们将其视为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力量。

最后,这个故事也有一种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含义。司马光是著名的文化名人和政治家,在他的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到对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关注。他送行龚章,也是为了鼓励后辈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壮大。这种思想和行为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为后世繁荣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总的来说,《宋代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这个故事所蕴含的含义并不仅仅局限于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它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方式。但它对现代社会中关于知识、教育、社会进步和文化保护等重要问题的启示和指引却是至今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的。希望我们能够在现代社会中,以这样的精神和思想为指南,共同创造更为美好和进步的未来。

“宋代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抒发了什么感情

宋代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抒发了一种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涉及到友情、师生情、对官场的反思等多个方面。

首先,宋代司马光和龚章判官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友情。可以想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结交到一个识字、读书人的朋友不容易。司马光之所以送行龚章,不仅是因为龚章是他的学生,也是因为他们彼此相互欣赏、互相关心。这种友情的传达,在宋代人眼中是十分珍贵的,表达的深厚情感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其次,宋代司马光送行时还表达了对官场的反思。他说,龚章判官虽然新进士,但现在要去的是一个边远地区,他的前途并不光明。这种反思表明了他对官场的认识和看法,他认为功名利禄并不是一切,更重要的是能够保持纯正的品行和做人的道德底线。

最后,司马光对龚章判官的及第,也表现出了师生情的感动。司马光是龚章的老师,看到他的学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自然感到非常高兴和骄傲。同时,他也提醒龚章判官要始终怀着谦虚谨慎的态度面对未来的道路,保持良好的敬业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才干。

综上所述,宋代司马光送行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这件事情,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感情抒发,有友情、师生情、对官场的反思等。这种感情的表达,不仅代表了当时人们的心理意态,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值得借鉴的启示。

“宋代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哪里表达了送别,友情,勉励,忆旧之情

宋代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送别友情勉励忆旧之情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文人墨客流传着许多传奇故事。其中,宋代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的故事可谓是其中之一。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能够中举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对于那些立志做官的文人来说,更是格外的重要。而龚章判官在通过考试后,受到了司马光的感人送别,让人们对友情、勉励、忆旧等方面的情感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影响。

首先,故事中表达了一份深刻的送别之情。当时,司马光已经年近七十,而龚章判官刚刚中了进士,即将前往卫州担任官员。面对即将分别的局面,司马光非常感慨,从心底里体现出对龚章判官的怀念和不舍。他在送行之际,深情地告诉龚章判官,要“常保无愧于心,勿以官禄为念”,并且表示希望他能够养成一个“独立为怀,不戚于人”的胸怀。这份真挚的送别之情,感动了龚章判官,也对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故事中显示出了真挚的友情。在司马光的去世前不久,他曾经向龚章判官提出要求,希望能够再见他“讲古”的聚会。尽管前途未卜,龚章判官仍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一请求。这个场景充分表现了司马光和龚章判官之间深厚的友情,无论命运如何,他们都愿意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美好的回忆,这种真挚的情感,也成为了后人感动和向往的楷模。

此外,故事中也流露出一份勉励之情。对于即将上任的龚章判官而言,正是他实现理想、担当责任的时刻。在送别之际,司马光再次提醒他,要时刻牢记“勿以官禄为念,常保无愧于心”,这些话语告诫着他,在担任官员的岗位上,应当忠于职守、心怀公正,努力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在理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最后,故事中也表达了一份忆旧之情。虽然这次送别是别离,但对于司马光和龚章判官而言,他们之间的友谊,以及他们曾经的相遇和交往,都是难以忘怀的珍贵的经历。送别之际,司马光讲述了自己当年担任官员的经历,回忆起了与龚章判官之间的一些往事。这些回忆和感慨,既让他们怀旧,也让后人看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纽带。

总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千古文人寄情于笔墨。宋代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所传达出的送别、友情、勉励、忆旧之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相信真挚的情感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永恒之光。

《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名句: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译文: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的汉语译文

几年前曾游荡过,如今已经过去了十个秋。松树长得更加坚硬,却也有些石头开始开花;而鱼儿也会变换游动的方向。现在的州县并没有什么紧急的文书传递,因为时世安宁;而我也不需要求助财政,因为这是清明的时代。淇园中的春竹非常美丽,那里也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比如军宴,该宴会上大家会一起吃牛肉。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的含义

这个标题是以诗歌的方式表达了几种不同的主题和意义。整首诗歌描述了一个有关个人成长、社会变化和自然景观的故事。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这一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已经成长了十年。这里的“砚”或许指代书法、绘画或者文学创作,引申为接受艺术教育和成长的意思。这说明了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以及历程的重要性。

“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这组诗句指向了自然界中常见的事情。这里的“松坚”指代松树,说明时间的推移会带来自然界的变迁。 “鱼变即辞流”各自比喻人的情感、思想和认识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这说明人类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和共同变化。

“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这两句话暗示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这些句子用于描述一个时间/社会是没有突发事件的平静时期。 “飞檄”是战时出现的战书,而“借筹”则是准备战争时的募集经费的常用方式。暗含了现在社会的平稳,没有扯起争端的大事件。在这样的平静中,人们可以安心享受生活。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则是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宴会场面。这两个场景代表了生活的另一方面——纯粹美的价值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社交。通过这两个场景,诗人向读者展示了自然美和人情味。

流转飞舞的“砚”和“鱼”,变化多姿的自然个体,也传达了人类与自然的种种交互,每一方都在不断变化,互相影响,共同承受了时间的考验。整篇文章与生命、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类的内容联系紧密,表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类生态学的哲学思考。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的翻译

Several years of wandering, now it's been ten autumns. The pine trees have grown strong and the fish have left the streams. There is no urgent need for a messenger in the nearby county, and there is no need to rely on tricks in this peaceful era. The bamboo in Qiyuan Garden is beautiful in spring, and there are grand military banquets with roasted bulls.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什么意思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它描述了一个人的游历经历和现在的生活情况,以及周围的环境和氛围。

文章开头提到“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这说明主人公曾经经历了很多年的游历和旅行,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几个秋天。接着提到“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这说明周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以前坚硬的松木现在变得枯萎了,而在水中游弋的鱼也不再出现。

然而,尽管周围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主人公仍然过着宁静美好的生活,他享受清静的时光,不需要忙碌的策划和安排。“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这说明他不需要为了繁琐的政务而忙碌,也没有为筹备宴席而烦恼。

最后,文章描述了主人公现在居住的地方“淇园”的美景,“春竹美”,这说明春天时候淇园的竹子特别美丽。而“军宴日椎牛”则表明,即使是宴席,也是在平静而祥和的氛围下举行的。

整篇文章表达了一种宁静美好、自在受用的生活状态,以及周围的环境和氛围。

“司马光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汉语译文

根据这篇文章的标题"司马光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文章主要讲述了司马光游历人生的经历,以及他对于清廉政治和美好自然景观的追求。

司马光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历史学家。他曾经游历各地,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和人文经验,同时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个标题开头的几句话表达了司马光游历人生的历程,虽然时间不长(成十秋),但是却带有深刻的印记。司马光对于历史的执着和对于人文的关注,使得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接着,标题中提到了松坚终发石和鱼变即辞流,这两句话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幻和生命的无常。松坚终究会变成石头,而鱼也必然要游向未知的方向。这种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反映了司马光的深刻思考和哲学思维。他不仅是一位功利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关注自然和人文的思想家。

接下来的文字表述中,标题中提到了“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这是说司马光最求清廉政治的思想态度。他认为官场上的贪腐和权力滥用,是社会矛盾的根源,必须加以整治。他自己就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表率,拒绝接受收受贿赂,维护政治清明和公正。这种精神引领了后世许多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成为了中国社会正义和法治的象征。

最后,标题中提到的淇园春竹美和军宴日椎牛,表达了司马光对于自然和生命美好的追求。他喜欢在花园里种植竹子,欣赏自然的景观,享受自然带来的宁静和美好。同时,他也重视团结和欢聚的精神,喜欢与朋友共饮美酒,品尝美食。这种生命的多元性和人文的温暖,让司马光的形象更为完整和立体。

总之,这个标题所表达的是司马光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思考和追求,是一个综合性的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人类生命的价值。他的精神和思想仍然为后人所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和人类进步的精神力量。

《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注释:

“宋代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的注释

宋代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的注释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其治世得益于许多著名的官员和学者。其中,司马光便是当时非常著名的一位学者和官员,他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有很大的贡献。此外,龚章判官也是当时的一位才子,曾经在考试中表现出色。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讲述宋代司马光送龚章判官前往卫州新及第的故事,并对其注解进行探讨。

司马光是当时的名士,他在朝中任职期间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据传,龚章判官是司马光的学生,两人之间非常亲密。尽管他们有着师生之谊,司马光却不仅仅是龚章判官的老师,还是他的朋友和理解者。为了庆祝他的学生成为新科进士,司马光特地亲自前往卫州探访他。

卫州新及第指的是龚章判官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取得了官职的意思。在当时,科举考试是进入官场的主要途径。龚章判官考试的成功标志着他可以开始在官场上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了。相信在司马光的指导下,他将成为一名优秀的官员,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这个故事的背后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地方。首先,可以看出司马光对他的学生非常爱护,他对龚章判官的成功充满祝福和赞美。在当时,成为进士的机会非常少,能够通过考试取得官职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司马光的探访很大程度上表示了他对龚章判官的认可和对他所付出的努力的尊重。

此外,这个故事也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制度。科举考试是当时官场上晋升的主要途径,而成为进士的机会又十分有限。因此,龚章判官能够通过考试,成为新及第,这件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司马光前去祝贺,也向人们展示了官场中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关心,以及对他们所付出的努力的认可。

总之,宋代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的注释,是一件有着很深意义的事情。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制度,也反映了人们对才华的尊重和成就的认可。相信这个故事和注释,对于我们认识宋代社会和官场的历史以及今天的社会都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猜你喜欢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023-06-26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

2023-06-23

次吴江,小泊,夜饮僧窗惜别。邦人赵簿携小妓侑尊。连歌数阕,皆清真词。酒尽已四鼓。赋此词饯尹梅津。送客吴皋,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永迢迢。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 ...

2023-06-23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 ...

2023-06-23

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晓别吾家黄叔度。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樽罍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

2023-06-23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2023-06-22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

2023-06-21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023-06-19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23-06-19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23-06-19

声明: 本站《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由"南巷近海"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