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

送范德孺知庆州(宋代-黄庭坚)

  • 作者:大闷头
  • 2023-06-09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
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正要渠。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

《送范德孺知庆州》赏析:

“宋代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表达了什么

主题:宋代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宋代诗人黄庭坚与范德孺是好友,两人曾一起游遍江湖,共同创作了大量著名诗篇。但后来,范德孺因落选进士而心灰意冷,黄庭坚则鼓励他不要放弃,帮他找到了一份知县的职位。

黄庭坚专门写了一首《送范德孺知庆州》,表达了他对范德孺的感慨、祝福和期望。这首诗也成为了黄庭坚与范德孺友谊的见证,同时也深切渲染出了当时宋朝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人文情怀。

这篇文章将针对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这件事,从不同方面探讨,旨在探究这首诗传达的意义和价值。

一、黄庭坚和范德孺的情谊

黄庭坚和范德孺的友情可以追溯到早年,两人的收集古玩爱好使他们结识,随后便成了好友。在一起游山玩水、聊天议事,他们互相切磋、相互鼓励。范德孺不幸落榜没有考中进士,黄庭坚则一直给他鼓劲,引导他重新审视生活,对未来抱有信心。这首诗正是黄庭坚对范德孺的祝福,表示了他对这段珍贵的友谊的珍视。

二、诗中的文人气息

黄庭坚和范德孺同是当时文坛上的知名诗人,他们的诗歌贯穿了个人情感、道德信仰和风俗文化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送范德孺知庆州》一诗,语言简练却富有感情,是一首为友人祝福而写的诗篇。语言简洁中蕴含的思想,虽不露痕迹,却表达了宋代文人清雅温润、淡然处世的精神气息。

三、诗歌传达的价值

这首《送范德孺知庆州》不仅仅是黄庭坚对范德孺的送别,更是一种文化的传达和价值的传承。诗中表达出的感恩、鼓励和期望,引发了读者的共鸣,有助于激励年轻人对前途充满信心,勇往直前。同时,也深入传递出文人良知、正直和为人处世之道,对于今天的人们,仍具有启示和借鉴的意义。

综上所述,宋代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这件事所表达的不仅是友谊之情,更是文人气息与传承价值的体现。这首诗让我们深刻领悟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人文情怀,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友情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宋代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有什么含义

宋代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送别的情感与文艺价值

宋代黄庭坚作为一位大家风范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其家书也一直备受后人关注。其中一封家书“送范德孺知庆州”更是被后人誉为“别文之冠”。这封家书不仅写出了宋代士人的送别情感,更描绘了士人的儒雅情操,成为巨匠传世的佳作。

范德孺是黄庭坚的好友和高徒,在才华横溢之余,两人也保持了长时间的友谊。当范德孺得到去庆州做官的机会时,黄庭坚便写下了这封送别家书。

家书中,黄庭坚首先表达了张挂新帏、履旧约床的离情。他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不舍和思念之情。其次,他传达了对范德孺的期望与决心。黄庭坚希望范德孺能够在新的工作中不虚此行,以功业彰显身手,以清心守节,为民为政,终成为一位廉明正直的官员。最后,黄庭坚则以宗教性语言寄语,表达了对范德孺的深切祝福和追求内心的宁静。

宋人的别文多以婉约、疏放为主,兼具笔触草率、言语抑扬之式。而黄庭坚的别文则整天东南之评为“灵气雄放”,其警句之中夹有玄妙意味。他深谙草书之理,较强烈地使他的别文具有草书的咆哮、淋漓之态,表达真情实感,较强烈地突出了书法与别文的较好统一。

总之,“送范德孺知庆州”一封家书不仅表达了黄庭坚对好友的不舍之情,更整合了宋代传统儒家思想,道出了守节慷慨、清廉正直的优良风范,成为宋代文学史的瑰宝。

“宋代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抒发了什么感情

宋代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表达离别惋惜之情

宋代黄庭坚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和范德孺是好友,经常交换信件。范德孺因任官辽东而行,黄庭坚则送他至边境,并在诗中表达出离别惋惜的情感。这篇文章将从黄庭坚送别范德孺的事迹入手,分析他在赠颂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范德孺曾向黄庭坚道别时,充满了萧索之情。黄庭坚对此感同身受,对他的诗言辞也充满了愁绪和离别之意。诗中表达了他对范德孺好友离去的思念和痛苦之情,以及对他前途之路的祝福和希望。

诗中黄庭坚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诗是寄托了他与范德孺多年情谊的无限惋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范德孺出任辽东西路知府的期待与祝福。他希望好友在未来的道路上幸福、平安、成功。

此外,黄庭坚还在赠颂中将对范德孺的赞美表达得淋漓尽致。他赞扬范德孺这个人有条理,志向高远,才华横溢,并直言自己对他的无限敬佩和钦佩。尽管要面对离别,但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对好友的认可和赞美让人感受到温暖与慰藉。

总而言之,宋代黄庭坚送别范德孺后,通过行文传达了他对好友难舍难分的情感,表达了心中的惋惜和祝福,同时也展现了对好友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这样的人情与道义,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完美地展现。

“宋代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哪里表达了写人,赞美,送别,抒怀,期望之情

宋代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赞美友谊,抒怀离别之情,期待再会

黄庭坚和范德孺是宋代著名的文字学者和好友,他们共同研究文学艺术、探讨哲学思想,在文坛上具有很高的威望。然而有一天,范德孺被调任为知庆州,即将离开黄庭坚的身边,这让黄庭坚感到十分的不舍和惋惜。

在送别范德孺之前,黄庭坚写下了一首《送范德孺知庆州》,表达了他的写人、赞美、送别、抒怀、期望之情。

在诗的开头,黄庭坚写到:“挥手把君殷勤付,千里佳音一线牵。”这句话表明黄庭坚十分重视自己和范德孺之间的友情,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维系这份友谊。他相信,无论范德孺身在何处,他们之间的联系从未断过,是一条“佳音之线”将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

接下来,黄庭坚写道:“风起庆州龙船伴,云生太华鹤影悬。”这句话表现了黄庭坚希望范德孺能够安全抵达庆州的期望和祝福。他用“龙船”和“太华”的形象,寄托了对范德孺身体健康、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

然后,黄庭坚写到:“亦知别后几多愁,江南风景怅然诠。”这句话表现了黄庭坚对离别的不舍之情。他认为,好友离开自己的身边是一件值得惋惜和伤心的事情。他怀念过去和范德孺在江南一起赏花游览的美好时光,一时间陷入了凄凉的思绪之中。

最后,黄庭坚写到:“人生岂不如梦香,再拜银屏幸不羁。”这句话表达了黄庭坚对于未来重新相逢的期盼和憧憬。他用“梦香”比喻人生虚幻不实,但仍然希望和范德孺能够再次相聚,在银屏之下,享受自由不羁的生命。

总之,黄庭坚送别范德孺的这首《送范德孺知庆州》是一篇意境高远,寓意深邃,表达了黄庭坚对于真挚友情、美好祝福、不舍离别、深情期冀的复杂情感。这篇诗歌不但表达了黄庭坚个人的心情,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友情、生命、未来的理解和追求。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篇珍贵的张扬情感、美化生命、传递价值的伟大作品。

《送范德孺知庆州》名句: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送范德孺知庆州》译文: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正要渠。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的汉语译文

题目: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乃翁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不仅对国家事务了如指掌,而且对军事也非常了解。他经常在边塞上游荡,不断观察草木、了解威名。当敌人准备攻击时,他能够心中有数,早有准备,从而成功地保卫了国家。

他一生都非常重视国家事务,不断进行实践和尝试,不畏困难。他曾经率领部队攻打京城,进行过数次重大决策,每次都考虑周全,不留遗憾。

他还曾担任过庆州节度使,负责管理边境地区,十年来历尽艰辛,不断发展生产,使得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提升。

他的管理风格非常开明,能够顾及到各方面的利益,不断扩大睦邻友好,让人们能够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下劳动生产,逐渐壮大国家。

他无论是在千里之外还是在边境上,都能够有所思考,论道经邦,使得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

他年轻时就已经得到了父兄们的赏识,很快就被任命到官府担任要职,表现出的才华和能力让人刮目相看。

他的军队拥有着无穷的战斗力,他能够引导他的将领们积极备战,自信而沉稳地应对敌人的进攻,不断获胜。

他不仅善于思考,而且勇敢果敢,能够在危机时刻作出正确决策,使得战争能够在他的指挥下持续胜利,不断壮大国家。

他凭借自己的智名、勇功和实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令人瞩目的贡献,成为了一位不朽的英雄。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正要渠。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的含义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这句话的含义是指这个人既懂得国家大事,又非常了解军队的情况。他在边关上草木皆能识别,深知威名,并且经常协助国家打击敌人。他平生热爱国家,刻苦经营,把自己的才华贡献给了国家。他屡次参与国家试炼,成功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他还和他的兄弟一起执掌着庆州的节奏,长达十年时间,深得民心。他所管辖的地方有着神奇的大度和威严,可谓如卧虎一般。在边境上,他鼓励人民耕种,让这些人拥有了更加安稳的生活。即使他走了千里,但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一直努力为国家谋求益处。他的才华,被人们所了解和称道,但是他不在乎这些荣耀,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在战斗中,他也不是只凭借聪明才智或者勇气来战胜敌人,而是更多的依靠智慧和勇气的结合。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正要渠。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的翻译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itle:

"Naiweng Knows the Country Like He Knows the Army, and Recognizes the Power and Prestige of the Grass and Trees in the Frontier. The Enemy's Virginity is Lost as Soon as They Open their Door, but They Cover Their Ears and Cannot Resist the Shock of Thunder. Throughout Life, Naiweng Devotes Himself to Serving the State, And Only One Out of A Hundred Times Does He Succeed in Winning Over the Nine Capitals. Together With His Brother, He Holds The Key to Qingzhou, And For Ten Years He Rides His Horse in This Region. The Vast Territory of Tantan Is Like A Sleeping Tiger, And The Border Residents Tend Their Crops And Raise Their Children. While Naiweng Has Traveled Thousands of Miles Across The Frontier, His True Mission Is To Promote Virtue And Governance In The State. In His Prime Years, He Served Under His Father And Brother; As A Skilled And Talented Man, He Aims To Seize The Moment. The Spring Wind Flutters The Banners, Leading The Army Of Thousands. The Generals Under His Command Long For The Winter To Arrive. His Wisdom, Bravery, And Accomplishments Are Often Overlooked, But They Are Essential For Taming The Barbarians."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正要渠。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什么意思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叫乃翁的将军,他对国家了如指掌,对军队也熟悉至深,同时他也非常了解边境情况,并且知道该如何应对敌人的进攻。他平生都在忙于治理国家,从不懈怠,经常尝试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他和他的兄弟一起守卫着庆州十年,给百姓带去和平和安全。他治理边境的方式非常独特,不只是威武,还有温和和宽厚。他不但从事军事防御,还注重农业生产和文化发展。虽然他的成就非常了不起,但他并不追求名利,绝不为了表现个人能力而冲锋陷阵。

“黄庭坚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正要渠。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汉语译文

黄庭坚,就像认识国家一样了解兵法,对于边塞的草木也知道威势。当敌人开达官显贵的宅第、玩弄处女,却掩耳不想听雷霆之声。他平生端正,总是考虑着国计,百思不得其解,才一试便高效地整治了九京。他的兄弟两人都被委任为庆州节度使,连续十年都在骐驎地区行使职权。潭潭之恩,大有如卧虎的威势,边地的农夫长大成人,一家家喜笑颜开。即便战马折冲千里也远不够,只有寻求正道,治理国家才是正解。他年轻的时候就投身于政治领域,追随父兄学习,磨练自己的才能,积极应对时局。春风吹过帐幕,万夫拥旗,诸将纵横驰骋,但他并不在意智名勇功,更多的是用巧妙而社交的手段,调和军政,消灭异见,提高国家的统治效率。

《送范德孺知庆州》注释:

“宋代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的注释

宋代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一位学者与一位文艺巨匠的交往与成长

宋代文化历史上,黄庭坚与范德孺均是文学巨匠。而黄庭坚为范德孺送行同游时所撰写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也为后人留下了多部传世经典。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介绍宋代黄庭坚送范德孺到庆州结束他的行踪,来探究这两位学者的交往与成长。

黄庭坚与范德孺的结识,可以追溯到两人的青年时期。当时,范德孺在被贬到南陵时,与黄庭坚结识。两人结交甚笃,一同钻研文学艺术,共同投身于文化的大潮流。然而,随着范德孺的复职,两人的交往逐渐减少。因此,当黄庭坚得知范德孺要去庆州,他便匆匆赶来,与范德孺一同游历,并在旅途中,为其送行。

在黄庭坚为范德孺送行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黄庭坚对于范德孺人格及学识的赞美和关爱。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中的一句话:“彼道不孤鸣,与君同此峰”。这句话既是对范德孺学识的肯定,更是对于两人情谊的升华。范德孺与黄庭坚虽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但两人仍共同执着地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范德孺的点点滴滴的进步,对黄庭坚的启示和慰藉,对黄庭坚的成长历程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宋代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两位学者的交往和成长,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爱与志向交织的传奇。然而,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贡献,赋予了华夏民族文化更加丰富深远的内涵和弘扬力量。

猜你喜欢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2023-06-28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 ...

2023-06-28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 ...

2023-06-27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2023-06-27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玉纤慵整银筝雁。红袖时笼金鸭暖。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

2023-06-27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陵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不 ...

2023-06-27

还山吟,天高日暮寒山深,送君还山识君心。人生老大须恣意,看君解作一生事。山间偃仰无不至,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卖药囊中应有钱,还山服药又长年。白云劝尽杯中物,明月相随何处眠?眠时忆问醒时事, ...

2023-06-27

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画帘遮匝,新翻曲妙,暗许闲人带偷掐。前度书多隐语,意浅愁难答。昨夜诗有回文,韵险还慵押。都待笙歌散了,记取来时霎。不消红蜡,闲 ...

2023-06-27

渌水带青潮。水上朱阑小渡桥。桥上女儿双笑靥,妖娆。倚著阑干弄柳条。月夜落花朝。减字偷声按玉箫。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

2023-06-27

一闭昭阳春又春。夜寒宫漏永,梦君恩。卧思陈事暗销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歌吹隔重阍。绕亭芳草绿,倚长门。万般惆怅向谁论?凝情立,宫殿欲黄昏。 ...

2023-06-27

声明: 本站《送范德孺知庆州》由"雲卷雲舒"网友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